我的伯父毛岸英
第 五 章
41開始成熟
對賀子珍來說,失子的打擊對她造成的傷害太大了。精神上的打擊又引發(fā)了她身體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在醫(yī)生和戰(zhàn)友的救治下,她雖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大量的失血,使她元氣大傷。
然而更加沉重的打擊又接踵而來。
中國共產(chǎn)黨派到蘇聯(lián)去學習的同志,由于時間短,不一定都學習俄語,蘇聯(lián)的報紙學員都看不懂。為了讓大家了解時事新聞,決定以每周幾次由翻譯讀報的方式,把重要的新聞念給大家聽。
有一天,讀報員讀到了一條消息:塔斯社的記者在延安會見毛澤東,雙方在窯洞里談了很久。記者告別時已經(jīng)是晚上了,毛澤東與他的妻子江青,踏著月色在窯洞外送行。讀這條消息時,賀子珍在場。她態(tài)度鎮(zhèn)靜,沒有作出任何的反映或表示。但在她的心里,卻是翻江倒海卷巨瀾。啊,毛澤東已經(jīng)結(jié)婚了。
在以后的日子,賀子珍周圍的戰(zhàn)友發(fā)現(xiàn),她常常顯得心神不定,上課時老走神。人坐在那里,卻什么也沒聽進去。她本來就有失眠的毛病,現(xiàn)在更是幾乎徹夜不眠。但是在這段日子里,她還堅持上課,參加集體活動?赡茉谒膬(nèi)心,還存有一絲的希望,一點幻想:報上所公布的消息是誤傳,并不是真的。
然而不久這個消息就得到了證實。1939年周恩來和鄧穎超一起到蘇聯(lián)治病,毛澤東托他們給賀子珍帶去一封信。毛澤東的信很簡短。你寄來的照片已經(jīng)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希望你好好學習,政治上進步。有人記得這封信的最后一句話是:我們以后就是同志了。
這封信實質(zhì)是毛澤東向賀子珍宣布:我們的夫妻關系從此結(jié)束了。
收到這封信后,賀子珍最后的一絲希望完全破滅了,她流淚了。她的第一根精神支柱是小男孩,已經(jīng)倒塌了;現(xiàn)在丈夫這一根精神支柱也倒塌了,生活對她來說是一片渺茫。
1939年,我的伯父毛岸英已經(jīng)17歲了,他對事物的看法開始成熟起來,再與自己的父親毛澤東的信件交流的內(nèi)容也就比較深入一些,不僅僅是一般的問候和一些天真問題的請教了。閱讀父親的來信,不僅對岸英是個鼓舞,還是他思想迅速成熟的催化劑,他對于父親的情感,不再是陌生和懷念,多了些許理性和討教,因此,在他落筆寫信前,他的思考就比以前深厚寬廣了,而父親的來信又給他帶來最有用的幫助和益智的啟迪。
1939年1 月21日,列寧逝世紀念日,中國兒童院接到蘇聯(lián)黨團的指示,建立少年先鋒隊組織。孩子們都要加入少先隊。建隊后,要推選出一名少先隊的大隊長,條件當然是品質(zhì)好,有威望,各方面都出類拔萃,岸英當選了。真沒想到,他還極有領導才能,把少先隊的各項活動,都組織得十分出色,兒童院涉外活動很多,還常常與蘇聯(lián)當?shù)氐纳鐖F和學校開展聯(lián)誼和交流,他無論是發(fā)言演講,還是組織競賽,都表現(xiàn)出很強的能力。當時與我伯父同在兒童院的同學,在后來出版回憶錄和追憶當年的生活時,都幾乎有所提及。李特特是蔡暢的女兒,在新出版的《她是蔡暢的女兒》一書中,專門有一個章節(jié)“特特眼中的毛岸英”,記述了李特特對我的伯父的評價。
42一封長信
岸英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是在蘇聯(lián)的莫尼諾國際兒童院里,這次見面時,由于周恩來的提議,他寫了一封題目叫“中國兒童在蘇聯(lián)”的長信,內(nèi)容豐富,洋洋灑灑3500余字。周恩來讀后非常感動,同時對毛岸英的人品、能力、學識有了深刻的認識,回國后把它推薦給《新中華報》予以發(fā)表。
《新中華報》當時是中共中央的機關報。它上面發(fā)表的文章很有權(quán)威性,這份報紙不但在陜甘寧邊區(qū)和各個抗日根據(jù)地被人們廣泛閱讀,在所謂的國統(tǒng)區(qū)內(nèi)也非常有影響,毛澤東評價它是全國報紙中辦得最好的一張。1940年4 月12日,《新中華報》在第6 版,配加“編者按”全文發(fā)表了毛岸英的來信。
這封信寫得親切感人,信中詳細介紹了中國少年在蘇聯(lián)的學習、生活和各方面的情況,使抗日根據(jù)地的人,從這封信里了解到了蘇聯(lián)人民、蘇聯(lián)政府及少年兒童們,對于中國革命和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聲援和支持,鼓舞了英勇奮戰(zhàn)在抗日前線的將士們。由于像這樣比較詳細地介紹蘇聯(lián)情況,又是出于一個中國少年親身體驗寫成的文章,新鮮生動,文風清新,發(fā)表后,在邊區(qū)及各界人士中引起很大反響。關注時事的毛澤東當然也讀到了它。他很欣慰,很高興,因為他從這封信里感受到了兒子的成熟,他讀了一遍又一遍。是啊,這封信不僅內(nèi)容健康,格調(diào)向上,就是文章結(jié)構(gòu)、敘述排列及遣詞造句都有一定的水平。輕易不太夸獎自己親屬的爺爺,此時也不禁從內(nèi)心對自己的兒子表示滿意。
周恩來是1939年9 月中旬到蘇聯(lián)莫斯科醫(yī)治臂傷的。關于周恩來的右臂受傷,情形是這樣的———
1939年7 月10日,延安黨校高級班邀請我爺爺給學員做形勢報告,不料,這天爺爺有要事不能抽身,便請周恩來代為前往,跟隨周恩來去的是新近才調(diào)到他身邊的警衛(wèi)員王來音。
時值延河漲水,汽車過不去,爺爺就叫王來音把他的大青馬牽給周騎,并派他的警衛(wèi)員蔣澤民隨行,當時隨行的還有江青。
王來音牽著周恩來的馬,趟過齊腰深的洪水,上岸在河灘上穿衣服和鞋的時候,江青突然心血來潮,跨馬揚鞭,向上坡小路上跑去。
大青馬和江青的馬本是一對,前頭的馬一跑,大青馬也跟著跑了去。跑著跑著,突然從一家農(nóng)戶中竄出一條狗,這條狗向著江青的馬就撲了過去,江青的馬驚慌失措,掉頭就跑。田埂小路又小又窄,哪能容得下兩匹馬?她的馬一下子撞到周恩來的馬,周恩來毫無防備,一頭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撞在石頭上。
周恩來被抬到中央黨校會客室,右臂腫得碗口粗,血流不止。醫(yī)生診斷為右臂粉碎性骨折做了外科處理。40多天后,八路軍衛(wèi)生部副部長王斌奉中央命令對周恩來的胳膊復查后,發(fā)現(xiàn)臂骨愈合得很不理想,盡管采取了按摩熱敷等措施,右肘仍處于半彎曲狀態(tài),無法伸直,右臂的肌肉也出現(xiàn)了萎縮。限于延安的醫(yī)療條件,中共中央決定,由鄧穎超陪同,讓他到蘇聯(lián)去治療休養(yǎng)。8 月27日周恩來離開延安,先在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停留了一段時間,檢查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的工作,先后四次和新疆省主席盛世才談判,爭取他繼續(xù)同中共合作抗日……直到9 月中旬才到達莫斯科,住在了克里姆林宮醫(yī)院。
到莫斯科后,他邊治病邊工作。去東方大學八部和國際兒童院視察,早已列入了他的日程安排,只是他太忙了。
43周恩來的接見
周恩來怕因為自己的健康狀況不好,給這些中國孩子們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委派鄧穎超先去兒童院看孩子們!昂⒆觽,你們好!你們受苦了!我代表你們的爸爸媽媽和你們的親人們,代表周伯伯來看望你們!”鄧穎超來到莫尼諾國際兒童院,慈祥地對這些離家在外,自小就顛沛流離,吃盡了苦頭的中國孩子們說。
孩子們中間,有許多人過去見過鄧穎超,有些是被周恩來、鄧穎超收養(yǎng)、照看過的,自然就很熟。他們“呼啦”一下子圍住鄧穎超,流出久別重逢的淚水,高興地說著,叫著。
郭志成的爸爸郭亮,于1928年在長沙被何鍵殺害后,媽媽帶他躲在了長沙縣銅官鄉(xiāng)下,后來由地下黨護送到了武漢的八路軍辦事處。他們與周恩來和鄧穎超樓上樓下一起住了10多天。郭志成擁到鄧穎超的身邊,說:“鄧媽媽,我告訴你,項英伯伯帶我們到了延安后,我把您送我的兩筒魚罐頭轉(zhuǎn)送給了毛澤東伯伯,我聽說毛伯伯喜歡吃魚,延安又沒有魚吃……后來,是蔡暢姑姑把我們從新疆帶到蘇聯(lián)來的……”
蔡博的媽媽是向警予,1928年5 月1 日,在武漢被反動派殺害,他的爸爸蔡和森1931年被捕后犧牲,那時蔡博和妹妹蔡妮、蔡轉(zhuǎn)年齡還小,都在湖南老家,1938年,周恩來到了長沙,惦念著蔡博兄妹們,托十八集團軍駐湘鄉(xiāng)轉(zhuǎn)運站找到了他們,并接來長沙。后來又安排他們到了抗戰(zhàn)的大后方重慶,與他們一塊兒生活,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了他們。
“鄧媽媽,這是岸英、岸青。”蔡博與我的伯父最要好,他知道岸英兄弟沒見過鄧穎超,便上前拉住岸英向鄧媽媽作了介紹。
“噢,岸英、岸青,都這么大了。來,到鄧媽媽這里來……”鄧穎超說著,一手摟著他們一個,細細地打量著這兩個自幼失去了母親的孩子,嘆了口氣,“唉,好孩子,不容易呀!”
岸英已經(jīng)很久沒有領受到了這種只有母親才能給予的慈愛,抑制不住自己,眼淚撲簌簌地流了下來……
鄧穎超回去后,把兒童院孩子們的情況講了一遍,周恩來沉默了一下說,每一個孩子都是革命的后代,現(xiàn)在有了條件,一定讓他們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溫暖。他要求兒童院編一個注明每個孩子簡況的花名冊給他送來,他說元旦一定去看望他們。鄭一俊老師代表全體師生去克里姆林宮醫(yī)院看望了周恩來,帶回了這個消息后,孩子們開心極了。他們抓緊排練節(jié)目,要向周伯伯作匯報表演。孩子們扎彩花,布置禮堂,準備迎接周伯伯到他們這里來過新年。
元旦在孩子們的盼望下,終于來到了。他們穿戴得整整齊齊,集合在一個大廳里,使勁鼓掌歡迎著周恩來的到來。周恩來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一個一個地與每個孩子握手,他拿著花名冊,對不認識的孩子,先是仔細地端詳、揣摩、猜測。他走到我的伯父跟前,一下子就猜中了,他十分高興地握著岸英的手,橫甩著久久沒有松手,說:“好,岸英,見到你我真高興,當時在上海找你們兄弟倆真不容易!現(xiàn)在好了,一切都好了起來!”
周恩來轉(zhuǎn)身面向大家,提高嗓音問:“孩子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今天你們在這里學習,將來回去后有什么打算呀?”
這一問,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我的伯父年齡大,平時膽子也大,他大聲說:“我要當軍事家,打敗反動派!”
周恩來贊許地點點頭。
44立下革命志向
周恩來是個辦事周到的人,他知道國際兒童院的這些孩子離開祖國和父母,家里人很惦記他們,于是他招呼蘇河清說:“我們大家先來個合影,然后我再分別和每一家的孩子合照一張。”
孩子們高興極了,爭先恐后地依偎在周恩來身旁,隨著“咔嚓、咔嚓”快門的響聲,一張張珍貴的鏡頭就這樣留在了孩子們永恒的記憶里。
岸英和岸青與周恩來合過影后,岸英輕輕用手扶著周恩來斜挎在腰際的手,關心地說:“周伯伯,您的傷還沒好,要多保重!”
周恩來感動地點點頭,說:“好,我們大家都保重!”當他得知岸英經(jīng)常讀書寫文章時,才建議岸英寫一封信,由他帶回國,使那些關心著他們的人放心。
周恩來要告別孩子們回去了,他指著大廳墻壁上掛著的毛澤東、朱德的像說:“毛伯伯、朱伯伯每天都在注視著你們。你們是中國的未來,孩子們,我祝福你們!祝愿你們進步!”
毛岸英對事物喜歡自己去分析判斷。對于與父親毛澤東在幼年時那種嬉鬧、親昵的記憶是越來越淡漠了,F(xiàn)在他知道,現(xiàn)在自己的父親毛澤東受到大家尊重,他成了共產(chǎn)黨的領袖。但是,在理性上還沒有完整的東西使他真正走近自己的父親,并了解他。平時他從師哲院長那里,從賀媽媽那里,從康生那里,他有心卻用一種無意的方式,試圖打開心中疑問的鎖。但他們對他的提問各有說法。他有些困惑,不知道有沒有一種方法和路徑,或者從某一個角度上,比較清晰地看清這個既是他的父親,又是人民領袖的人的內(nèi)心世界。
在一個夏日的傍晚,我的伯父與校教務主任(阿烈耶夫)鄭一俊一起在飯后散步。伯父和鄭一俊平時關系不錯,因為伯父的成熟,兩人討論問題有點兒忘年交的樣子。我的伯父終于忍不住直露地傾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阿烈耶夫,你說為什么非要有領袖?我覺得人們崇拜領袖,許多時候是沒有走近他的緣故。”岸英勤于思考,經(jīng)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作為老師鄭一俊早已經(jīng)習慣了,可今天岸英提的這個問題不僅尖銳,也的確讓人用一兩句話難以說清楚。
鄭一俊反問道:“你為什么提出這樣的問題?”
“我在蘇聯(lián)各地演講時,人們只要提到毛澤東,便熱烈鼓掌,當他們知道我是中國領袖的兒子時,也像歡迎小英雄一樣歡迎我。你說我的父親真是這樣讓人們敬重的嗎?如果問我最敬重誰,我一定會說是媽媽楊開慧……”
“謝遼沙……”老師覺得再不能回避這個問題了,鄭一俊說,“你父親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人物,至于一般的民眾,可能沒有機會走近領袖和杰出人物的生活里,但他們的認識和感情是樸素和真實的。至于他們對你的喜愛,那完全出于一種最自然的本能。其實,對偉大的人物,也要有自己全面的認識和判斷,就像一個家庭里有爸爸就有媽媽一樣,一個人有優(yōu)點就一定會有缺點。你懷念母親的慈愛,也會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愛,這都是同樣的道理。”
岸英點點頭,說:“我明白了,我要正確地認識父親,從小應當像父親那樣,立下志向!
45興趣廣泛
伯父毛岸英對于時事政治和軍事方面,表現(xiàn)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兒童院根據(jù)同學們的愛好和專長,組織了許多小組,我父親毛岸青喜歡音樂,會彈“曼陀林”,參加了繪畫組。我伯父愛好廣泛,他是墻報編輯,體育也不錯,踢足球,打排球……但他卻執(zhí)意參加了軍事組,并任組長。當時莫斯科有一所“中國參戰(zhàn)人員療養(yǎng)院”,也叫“紅軍長征干部休養(yǎng)所”,在為紅軍長征干部提供休息療養(yǎng)機會的同時,也邀請專家講授國際政治、軍事形勢,組織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伯父對這樣的課特別感興趣,常常主動跑過去旁聽,并因此認識了為蘇聯(lián)專家講課當翻譯的韓鐵聲。
業(yè)余時間我的伯父最喜歡的事是讀書,尤其喜歡讀人物傳記,讀歷史、讀戰(zhàn)爭戰(zhàn)役回憶錄。許多孩子不愛看中國歷史、聯(lián)共(布)黨史、政治理論讀物,可伯父不僅愛看,還愛跟別人談論這些。自從跟周恩來、鄭一俊老師認真地談話交流思想之后,他認為自己與父親毛澤東的距離拉近了。他常常寫信回去,提出一些他認為從別人那里沒有得到滿意答復,或者說只有父親才能答得清楚的問題。
1940年秋天,莫尼諾第二國際兒童院要與伊萬諾沃第一國際兒童院合并。合并的起因是因為從1936年爆發(fā)的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以反動將軍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建立了獨裁統(tǒng)治而結(jié)束。共和國被顛覆了,大量的革命者和進步人士不堪被迫害,從西班牙逃亡到莫斯科,許多人住進了莫尼諾國際兒童院和中國參戰(zhàn)人員療養(yǎng)院。在這種情況下,共產(chǎn)國際和蘇聯(lián)政府決定兩個兒童院合并,騰出第二兒童院接納流亡者。
伊萬諾沃市在莫斯科東北方向,離莫斯科有300 多公里,靠近西伯利亞,是1905年俄國資產(chǎn)階級發(fā)動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兒童院的建筑是一座淺灰色的兩層樓房。它的后面是一片寬闊的松林地帶。挨著這片松林,有一條叫做塔爾卡的美麗的小河。兒童院里設施完備,有教室、宿舍、食堂、活動室、體育室、圖書館、醫(yī)務室、浴室和隔離室等,整體環(huán)境優(yōu)美,入院的兒童來自世界上30多個國家。
我的伯父喜歡這里的環(huán)境,因為那片松樹林是他看書最好的場所,空氣清新,安靜怡人,看書時沒人吵鬧打擾,可以靜靜地思考?磿蠢哿,往后便躺,仰望藍藍的天,看到枝繁青綠的松樹挺拔的身姿,聞到草葉松枝的清香不經(jīng)意地飄進鼻息,沁人肺腑……啊,真是愜意。
韓鐵聲已經(jīng)從“中國參戰(zhàn)人員療養(yǎng)院”調(diào)到了伊萬諾沃兒童院任教。在院方安排的課程中,沒有本國歷史課程。韓老師認為中國的孩子絕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便常常抽出時間給中國班的兒童上中國歷史課,他講春秋戰(zhàn)國、講秦皇漢武,也講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他講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也講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的故事,我的伯父非常喜歡聽,聽得津津有味。
兒童院有午睡時間,有一陣子,蔡博發(fā)現(xiàn)岸英利用午休時間很上癮地翻開一些印制粗糙的小冊子,邊看還在書上面和筆記本上寫寫畫畫,覺得奇怪,便拿那小冊子看。岸英用報紙將小冊子包上了封皮,還自己寫了書名及“毛澤東著”,什么《毛澤東讀 批語》、《辯證法唯物論提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等,蔡博覺得岸英了不起。
46專題討論會
當時在兒童院中,岸英、蔡博、郭志成、劉允斌的年齡比較大,比較愛讀書,就組織了一個業(yè)余讀書學習小組。蔡博發(fā)現(xiàn)了岸英“午休時間讀講義”的秘密后,便提議開一個專題討論會,由岸英結(jié)合他父親毛澤東的幾封來信和捎寄來的書刊,講一講“毛澤東的讀書與關心祖國”的問題,大家一致同意。講課那天,我的伯父講道:“毛澤東早期思想,主要受到的是湖湘文化的熏陶……”韓老師心想,不錯,岸英講課的切入點不錯,看他小小的年齡,對一個大問題的謀篇布局還真有點水平哩!
“毛澤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湖南是他的故鄉(xiāng),因此,他的思想又深深地打上了湖湘文化的烙印。
“在古代,湖南人物鮮見經(jīng)傳,獨有屈原放逐、賈誼貶謫至此而留下奇瑰的辭賦,因之杜甫有‘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的詠嘆。
“湘軍崛起助長了湘楚人才的涌現(xiàn)。先輩創(chuàng)立的武功基業(yè),轉(zhuǎn)化為下一代‘修學儲能'的有利條件。他們乘時御風,與祖輩分道揚鑣,成為戊戌維新、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的先鋒。維新運動的首倡者是南海康有為,而激進派代表譚嗣同、唐才常則是湖南瀏陽人。辛亥革命的首領孫中山是廣東香山人,而繼起者則有湖南的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五四運動的主帥是陳獨秀,而湖南的后起之秀是……”
“是毛澤東和蔡和森!”郭志成插話喊出。
我的伯父笑笑,接著說:“這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說起我的爸爸毛澤東,我個人認為,他的革命思想萌發(fā)于五四時期,面對著封建禮制秩序解體與帝國主義戰(zhàn)爭災難的雙重危機,他與同時代的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樣,選擇了蘇俄的革命道路,但他在大革命失敗以后,又不拘泥于教條,獨立地開闖出一
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好!”大家鼓掌,高聲叫好。韓鐵聲老師也覺得岸英講得言簡意賅又很有見地。
“父親自幼好學深思,博覽經(jīng)史,深得‘實事求是'的要旨。要說毛澤東的讀書方法,他告訴我和我的感受最深的是‘不動筆墨不看書'。邊讀書邊在書籍上作批注,堅持寫讀書心得。他早年批閱過的書籍和撰寫的筆記、日記很多,我小時候在韶山老家就看到了一大網(wǎng)籃。他把屈原的《離騷》和《九歌》全文抄錄過。他還集了一本筆記,叫《講堂錄》,是他聽楊昌濟和袁仲謙老師講課時記的筆記。
“小時候,父親念私塾,當然是讀《三字經(jīng)》、《論語》、《春秋》、《左傳》的了。他還讀了清朝道光進士馮桂芬的《校分阝廬抗議》,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受到了倡‘實學'的西學的引導,轉(zhuǎn)向于取融西學,溝通古今中西的讀書之道。后來,他讀德國人泡爾生著的《倫理學原理》,赫胥黎的《天演論》,對《世界英雄豪杰傳》愛不釋手,他讀后對自己的同學蕭子升大發(fā)感慨‘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麗、印度的覆轍。顧炎武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積弱不振,要使她富強、獨立起來,要有很長的時間!
韓老師被感染了,他不禁動情地說:“你們的前輩,像毛澤東、朱德、蔡和森、向警予、郭亮、蔡暢、劉少奇……還有我們兒童院里的張芝明、獨伊(瞿獨伊)、西北(羅西北是羅亦農(nóng)的兒子)的父輩張?zhí)住②w世炎,瞿秋白、羅亦農(nóng)、蘇兆征等,都曾為創(chuàng)建新中國而流血奮斗,以后我們建立了新中國,他們都是開國元勛、開國領導人!
孩子們激動起來,臉上露出興奮的神情。
47討論會引起的爭論
這次業(yè)余討論會的內(nèi)容很快傳了出去,在兒童院里引起了轟動。對于這種形式和議論的內(nèi)容,連帶出不同的見解和意見。有人說,課余時間孩子們應當多進行文體方面的活動,搞這種有關政治、哲學、歷史方面的學習討論,已經(jīng)超越了孩子們的實際年齡。如果認識出現(xiàn)偏見,會誤人子弟,責任重大,會犯政治錯誤。有人說,不同國家的孩子在業(yè)余時間里單獨補習本國歷史,是使他們不忘記自己祖國的一個好方法,應該提倡。有人甚至把矛頭指向了我的伯父,在墻報上,有一篇文章批評他們的行為是“單獨行動”,說他“表現(xiàn)了個人的英雄行為”。
岸英真有些惱怒了。因為他在兒童院里一向有極高的威望。記得中國孩子們剛轉(zhuǎn)到伊萬諾沃后不久,合并后的兒童院進行共青團支部改選。上一屆的團支部書記由一個日本女孩擔任,干得也不錯,我的伯父入團不久,資歷比她淺,但伯父各方面表現(xiàn)出色,很快贏得了威望,先是擔任了助理團支書,改選時,一致推選他為新一屆的團支部書記。后來他又出席了區(qū)里的共青團代表大會,并當選為共青團的區(qū)委委員。事實上,我的伯父成了國際兒童院里孩子們的最高領導人,而郭志成也在國際兒童院兒童蘇維埃的改選中,當選為兒童院兒童蘇維埃主席。他倆本來住在一個宿舍,又雙雙成了兒童院里的兒童領袖,自然常常出頭露面,會得罪一些人,沒想到,對他們的不滿和積怨這次一齊傾瀉而來。
在沖動下,我的伯父提筆洋洋灑灑寫了三四十頁的反駁文章,郭志成、蔡博也寫了十幾頁的文章,他們的論點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是人類解放事業(yè)的一部分。不了解自己祖國的文化和歷史,不愛祖國的人,就不可能獻身于整個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他們的文章旁征博引,論據(jù)充分。
為了引人注意,他們把這些文章釘在一塊大黑板上,抬到食堂門口,人們爭相閱讀,議論紛紛……
這件事,引起了兒童院院長的不滿,她親自出面干預并且公開表明態(tài)度。
這位女院長性格有些乖戾,她的身上有濃厚的大國沙文主義思想。她一向認為,各國的孩子只要到了蘇聯(lián),就該多學俄語,熟讀蘇共的歷史。她獨斷專行,不顧其他國籍教師的反對,把本來就課時不多的各國民族教育時間擠掉。許多國家的孩子少、國家也小就不敢提什么意見。而第一國際兒童院里,中國學生有50多人,人多,再加上中國人本來就有很強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責任感,就向院方多次提出要讓中國孩子學習中國文化,要求安排充分的上課時間。女院長的回答是:“這里是蘇聯(lián),不是在中國,學什么中國文化,還是好好學學蘇共的歷史吧!”
我的伯父聞聽此言后十分氣憤,他與學習小組的同學們一起找到韓鐵聲老師。伯父說:“我們來到蘇聯(lián),蘇聯(lián)政府、蘇聯(lián)黨和共產(chǎn)國際的確很關心、照顧我們,這當然不錯!但我們是中國人,如果連我們學習自己祖國文化、探討民族歷史的權(quán)利都被剝奪了,她不僅做得太過分了,還是對我們的不尊重,對我們民族的不尊重,我們要抗議和反對!”
韓鐵聲老師過去也不滿意女院長的做法,他又參加了學習小組上次組織的活動,當即表態(tài)支持他們的行動。他給共產(chǎn)國際寫了一份情況反映,對國際兒童院發(fā)生的這種不正常的事情作了匯報。
48肯定與支持
共產(chǎn)國際很快派出兩個人來兒童院。其中一位是匈牙利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拉科西。他們深入到教職員工和各國學生中,廣泛了解情況,征求意見,也找到了我的伯父和其他當事人,認真聽取了他們的申訴。經(jīng)過調(diào)查,共產(chǎn)國際得出了結(jié)論,拉科西當眾宣布:共產(chǎn)主義是世界各民族的,兒童院當然要搞基本的民族教育,使各國孩子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民族,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要十分明確學習的目的就是將來回國后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對此必須予以肯定和支持!
我的伯父和蔡博、郭志成、劉允斌、李特特等人高興極了,擁到共產(chǎn)國際代表和韓老師的身邊,情不自禁地喊起了萬歲。
“風波”過后,我的伯父毛岸英的名聲更大了,他在兒童院孩子們中間的地位更加強了。也許因此,他為人處事就顯然不如過去謙虛謹慎了。
過去在兒童院里,我的伯父很活潑,因為兒童院里有不同膚色、操不同語言的同學,他是支部書記,又是英語小組的,便經(jīng)常到他們中間去交流,與他們交朋友。踢球、下棋、滑雪、溜冰,他樣樣都可以露幾手,外出組織“野營”活動,搞文體比賽,不管男孩女孩,都愿意跑到他那個小組,大家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湊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地沒有一點距離感。也許是我的伯父的年齡大了的緣故,先是女同學們反映他高傲了,不再去她們的圈子里,常常擺出一副對人愛答不理的樣子。我的伯父呢,還真以為自己的水平比同學高了,也不屑于再與他們談小說、論童話、講故事了。他自認為自己該關心的是“大事”,該過問的也該是大人們的“大事”了。有這樣的思想支配行動,不久,我的伯父就真的惹了一件“大事”!
事件緣于兒童院的女院長要調(diào)動一個人。這個人叫古茲班諾夫,蘇聯(lián)人,任兒童院的教導主任。原先他對兒童院取消各國孩子的民族教育的做法,也表示過反對。在共產(chǎn)國際來人調(diào)查時,他也反映了女院長的問題。平時他為人正直,教職員工和各國的孩子們都很尊重他,這次女院長受到共產(chǎn)國際的批評后,便遷怒于他,女院長做出決定:要古茲班諾夫離開兒童院。
當時蘇聯(lián)實行的是一長制。首長有處置本單位一切事務的權(quán)力。再加上這個女院長心胸狹隘,目中無人,便動用權(quán)力實施報復。但是從表面上看,這件事屬于兒童院領導班子的正常事務,中國的教職人員無權(quán)也不宜過問。但伯父知道這個消息后,認為這是女院長大國沙文主義的具體表現(xiàn),作為兒童院團支部書記的他,有權(quán)也有責任反對女院長的錯誤做法。他立即以團支部書記的身份,秘密召集中國孩子開會,討論對策。會議弄得很神秘,除了被通知到會的中國孩子,其他任何人不準進入會場。
兒童院的黨支部書記很快獲知了這個“秘密”,并猜到了這幫中國孩子的企圖,便趕到會議室,要求進場旁聽會議。
但是,團支部書記拒絕了黨支部書記的要求,黨支部書記在團支部書記面前束手無策。
49讀書至關重要
黨支部書記在無可奈何之下,想到了韓鐵聲。因為韓鐵聲是黨支部委員,又是中國孩子的教導主任,便毫不客氣地說:“伊萬老師,必須把這樣的會議停下來,這樣的行為是與院長對著干,請您去做謝遼沙的工作!”
我的伯父自以為他的這種做法是在維護真理和正義,是在向不公正和錯誤作斗爭。聽到韓老師在外面喊門仍不同意黨支部的人進來,他隔著門窗說:“伊萬老師,我們反對院長把古茲班諾夫趕走。我們在研究伸張正義的辦法,我們不是搞秘密活動,請你們不要干涉!”
黨支部書記從來沒有碰上過這類事,她看著伊萬老師也無可奈何地聳聳肩、攤攤手,只好趕到共青團區(qū)委會。既然碰到了黨管不了團的事,那就讓這個區(qū)團委委員的直接上級來解決此事吧!
毛岸英被急召進區(qū)團委會的大門……
困惑、迷惘、自信、自負、自滿,毛岸英感受到生活中的五光十色,體味到人世間的不同滋味,他年齡的單純花季已經(jīng)過去,他開始感受到成年人的四季更迭。他也許還不能適應這種變化。他也許還盼望著春天永遠停住腳步,而不習慣冬天的到來。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他寫了封信,把最近自己的這些情況,把這里的一切,把他的見解情緒都一股腦地告訴了自己的父親。
毛澤東回信了,他在修正自己兒子的人生航線;蛟S感覺到光為自己兒子匡正還不夠,也許感覺到他兒子的行為可能還會影響著身邊的其他孩子,信寫完后,毛澤東又特意親自選出了21種60本文、史、哲、科、教、政治、經(jīng)濟和小說類書籍給他們,并明確注明:“這些書贈給岸英、岸青,并與各小同志共之,由林彪同志轉(zhuǎn)交你們。”
岸英伯父是個聰明人,他讀懂了父親來信中表達的意思。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他善于獨立思考,善于改正、修正偏差。從“學習研討會”上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發(fā)言,到國際主義深層理論的各持己見;從為反對女院長的獨斷專行,而召集“秘密會議”,到引發(fā)出黨與團關系的原則問題;從中國革命中國黨到蘇聯(lián)黨、共產(chǎn)國際的關系;從父親信中的諄諄告誡到他選送的書籍的良苦用心……促使我的伯父決定要認認真真研究一番聯(lián)共(布)黨史,看能否從中找到答案。
讀史使人睿智。
星期六。國際兒童院圖書館。一大早,岸英伯父就等在了圖書館的門口。
“喲,謝遼沙,今天是星期六,該休息了。你這個星期每天都是第一個跑來,歇歇吧。”圖書管理員叫伊拉娘娜,是個40多歲的蘇聯(lián)女同志,任兒童院黨支部書記,兼做圖書管理員。
從上次“秘密會議”事件后,他們兩個書記多次談心,互相加深了理解。這一段時間,伊拉娘娜幾乎每次都看著謝遼沙早晨第一個進圖書館,晚上最后一個離開,連中午都隨便吃點點心不回去,黨支書對團支書的學習精神極為贊賞。
“好,今天我聽從您的建議,只看半天書,您看,我都沒帶點心,中午飯時一定回去!辈富卮鸬。他走進書庫,找出俄文版的聯(lián)共(布)黨史。
他邊看邊記讀書的要點和心得,很快忘記了時間和身在何處。因為沒有聽到伊拉娘娜像往常那樣催促關門閉鎖的聲音,他也沒在意,繼續(xù)專心致志地讀他的書。
50圖書館一夜
當一本厚厚的聯(lián)共(布)黨史書讀完了的時候,我的伯父已經(jīng)作了幾十頁的讀書筆記。他感覺今天收獲很大,感到很滿足,這才記起時間不早了還沒有吃午飯,肚子也咕咕地叫!斑住趺次堇镞@么暗?”他邊想邊向門口走去,“伊拉娘娜老師!伊拉娘娜老師!”他叫了起來。
圖書館的大門已經(jīng)鎖上了,天已經(jīng)黑了。原來,伊拉娘娜中午吃完飯回來時往我的伯父經(jīng)常坐的座位上望了望,沒有看到他,便確信今天他真的只看了半天書回去了,便鎖好門下班了。
我的伯父這才意識到壞事了,“糟糕,我被反鎖在了圖書館里,怎么辦?使勁兒叫人來開門吧?”但轉(zhuǎn)念一想,反正明天是星期天沒課也休息,干脆就別驚動別人了,在這里看一晚上書,也算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周末。
他拉亮了電燈,沿著書架找起他要看的書來。剛剛讀聯(lián)共(布)黨史時,有些名詞術語涉及到許多背景不太清楚,想起父親來信時開列的書目,和囑咐的“你在蘇聯(lián),又懂俄文,如讀馬列主義的書,最好讀原著”的話,便去找那些平時翻過,但讀得不太順暢的書:
《辯證法唯物論教程》西洛珂夫著
《辯證法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米汀著
《社會主義史》刻卡普著
《階級斗爭》考茨基著
《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左”派幼稚病》列寧著
《共產(chǎn)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著
《反杜林論》恩格斯著
《國家與革命》列寧著
他翻看,放下這本,又拿起那本,一會兒用手摸摸這本書的封面,一會兒又凝視著書籍扉頁上的題記與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畫像出神……書雖然沒有本本都讀完,但他感覺,當他從書架上發(fā)現(xiàn)一本書,取下一本書,想到這些書都是父親毛澤東讀過,并囑咐自己也要熟讀的經(jīng)典論著時,心里就產(chǎn)生出神圣的感覺。他覺得自己的思想在飛翔,在跳躍。一會兒飛到了井岡山的父親的身邊,一會兒又回到了板倉,看到了燈影下的媽媽,一會兒又感覺到大胡子的恩格斯從書本中走出來摸摸他的頭在說著什么,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像教授走上了講臺……手里的講稿很多,這份是批判稿,題目是批判教條主義鄙薄毛澤東的觀點為“狹隘經(jīng)驗論”,他覺得自己撫案在激昂地發(fā)言:“有人以為本本保障了永久的勝利,只要遵守既定辦法就無往而不勝利。這些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這份是學習體會稿,他面對臺下無數(shù)的聽眾在闡述自己的見解:“學習我們歷史遺產(chǎn),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jié),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我們這個民族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
咦,這些話怎么成了自己的發(fā)言稿?這些話是父親毛澤東的講話……岸英揉揉自己干澀的眼皮,搖搖頭,讓自己清醒一下,又捧起一本書讀了起來……
“哥哥,哥哥!”
“謝遼沙,謝遼沙!”
“這怎么可能呢,謝遼沙被鎖到圖書館里呆了一夜!
嘈雜聲伴隨著開門聲,隨著新一天燦爛的陽光一起涌了進來。伯父看著擁在他面前的弟弟、伊拉娘娜和伊萬老師,他從地上站起身,沖他們扮了個鬼臉,笑嘻嘻地說:“別擔心我,嘿嘿,這里不錯,挺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