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伊人男人的天堂网站_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_久久久久久99_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毛澤東與老班長彭友勝的戰(zhàn)友情

來源:君山梵靜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被推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里,湖南衡東三樟鄉(xiāng)栗子巷村的農民彭友勝卻是高興當中夾雜著深深的懊悔。

  他每每長嘆一聲:“唉,怨只怨我腦后沒長眼睛。要是有先見之明,一直跟定毛澤東,如今我也到北京干大事去了。”

彭友勝簡介

  彭友勝出生于1884年,生活在湖南衡東一座貧窮的小山村,小的時候就經常去放牛、砍柴、捕魚,來貼補家用,生活十分艱苦。

  15歲只讀了半年書的彭友勝,為了生存下去背井離鄉(xiāng),當過礦工、做過短工,受了很多苦。

  1907年終于有了轉機,投身了湖南新軍。由于他待人真誠,從來不會耍心眼兒,打起仗勇猛,總是沖在最前面,所以深得上級官員賞識,不久便升為副目,也就是副班長。

  彭友勝所在部隊也參加了湖南“光復行動”武裝起義,他帶領自己的隊員去攻打長沙北門。彭友盛率領大家英勇奮戰(zhàn),不久就占領了長沙北門,轉而又與兄弟部隊相配合,攻占了軍械庫。在得到彈藥補給后,新軍越發(fā)的勇猛,很快就攻占了省咨議局。

  新上任不久的巡撫,一看大勢已去,就親手書寫了一個大大的“漢”字,掛在旗桿上,并與革命黨起義軍和平相處。

  就這樣聲勢浩大的湖南“光復行動”宣布成功,在這場戰(zhàn)事當中,彭友勝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間接地支持了新軍占領長沙城,他的功勞其實已經超出了許多連排級軍官,但在之后的論功行賞中,彭友勝卻被冷落,只有眼巴巴地看著不如自己的人一個個升官。

  在那個年代,農村出來的彭友勝老實巴交,根本不懂得什么叫送禮、拉人情,所以也只有繼續(xù)做他的副目了。

“你睡上鋪,我睡下鋪”彭友勝與主席相識

  彭友勝與毛澤東相遇,是在1911年十月底。

  那時班長帶來一個新兵,并對彭友勝說:“這個伢子想當兵,就交給你們了”。

  那時的毛澤東雖然才十七八歲,身體卻十分健壯,大號的軍裝穿在身上都略顯窄小。

  “我叫毛潤芝,又名毛澤東,小名叫石三伢子,家住湘潭韶山沖。今日來當兵,請各位弟兄多多關照!碑斈贻p人介紹完自己之后,看到這個新兵與自己經歷相似,彭友勝就感到非常親切。

  于是他把毛澤東帶到了營房,指著床鋪說:“正好我上鋪空著,你睡上鋪,我睡下鋪”。

  入伍后的毛澤東給彭友勝帶來了連連驚喜。讓他意外的是毛澤東不僅識字,而且文化水平還非常高,在這些不怎么識字的官兵當中,可以稱得是“博古通今”了,他們都非常喜歡聽毛澤東講歷史故事,講人生道理,毛澤東很快就融入了團隊當中。

  平時士兵一旦有什么不懂之處,都會去詢問毛澤東的。班長朱其升后來回憶說:“我如今能記賬、寫字、從商,可全來自毛主席昔日的幫助!

  更讓彭友勝驚訝的是,毛澤東不僅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在軍事素養(yǎng)方面也不含糊,別人需要用很長時間掌握的軍事基礎知識和戰(zhàn)斗技巧,毛澤東只是短短的一個月,就全部熟練掌握了,成為軍營新任領頭羊。

  那個時候,毛澤東在軍隊中是很有“影響力”的,很多指令的執(zhí)行,官兵們都會征詢他的意見。

彭友勝一生最懊悔的事

  彭友勝對毛澤東也很倚重,有了事經常找他拿主意,可是到了1912年3月的一天,已經從軍將近半年的毛澤東卻突然跟彭友勝說了悄悄話:“副目,我想離開新軍,繼續(xù)回校讀書。”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既化龍”,彭友勝深知毛澤東不是一般人,不可能長期窩在兵營里,肯定要走出去做大事情的,所以彭友勝噙著兩眼淚水對毛澤東說:“潤芝,我曉得你胸懷大志,不能長久埋沒在這里。你就遠走高飛吧,我不會為難你……”。

  兩人分別之后,由于新軍被國民革命軍進行了改編,彭友勝也隨著部隊開往遙遠而又陌生的廣州。由于打仗勇猛,彭友勝立了不少軍功,官職也得到了提升,成為了排長,還榮獲了少尉軍銜。

  離開軍營的毛澤東,也回到了學校繼續(xù)讀書。之后,到處為革命事業(yè)奔波,在韶山發(fā)動了農民運動,成為了農民運動領袖,人生開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926年5月,為了宣傳革命理念,毛澤東來到了廣州,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在講習所毛澤東與特地趕來的彭友勝再次相見。面對一身嶄新軍裝的彭友勝,毛主席非常開心。兩人回憶過往,交談甚歡。

  聊了一會,毛澤東對彭友勝說:“蓋三兄,以后咱們一起搞革命,再也別分開,怎樣!”

  “不不,潤之老弟,我就是個不通文墨的大老粗,就算留在您身邊,也幫不上什么忙,不如讓我繼續(xù)扛槍桿子當兵吧!迸碛褎傧肓艘粫䞍赫f到。

  對于彭友勝的決定毛澤東沒有再說什么,只是繼續(xù)和他聊著其他的事情。這次沒有跟隨毛澤東去搞革命,成了彭友勝日后最懊悔的事。

  之后在國共內戰(zhàn)期間,已經升任副連長的彭友勝不忍與同胞為敵,偷偷地離開軍營,回到老家,先是做了一段時間的糧行倉庫保管員,之后就回鄉(xiāng)務農了。

如果能重新選擇,我一定要跟隨您去“鬧革命”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彭友勝異常高興,在村子里逢人便說:“我和毛主席共過事,那一年,他在我手下當過列兵呢!”

  “吹牛吧!不就是在外面扛過幾年槍,見過一點世面,現(xiàn)在竟然吹噓毛主席是他的兵!笨粗60多歲的彭友勝,村里的老百姓都以為他瘋癲了,沒有人相信他的話。

  彭友勝本來想向大家炫耀,得到的反饋竟然是不屑一顧,還有村民直接質疑說:“既然毛主席與你共過事,你為什么不跟他走到底呢?”

  說到這里,那真是往彭友勝的心窩子插刀,每次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他都長嘆一聲:“唉,怨只怨我腦后沒長眼睛。要是有先見之明,一直跟定毛澤東,如今我也到北京干大事去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彭友勝選擇跟隨毛主席鬧革命,后果會怎樣?

  “亂世出英雄”,縱觀彭友勝以往的經歷,如果追隨主席,憑借著自己多年的戰(zhàn)斗經驗,出人頭地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主席回信,“待在鄉(xiāng)下為好”

  彭友勝一直想去北京探望毛主席,但是心里總是七上八下的。1951年,他終于下定決心先寫一封信給毛主席,探一探路。

  他非常重視這件事,跑到縣里買來了筆紙和信封,還求到了村里最有學問的老先生給他代筆。信中表達了對毛主席的思念,還詢問毛主席是否還記得他,更提到希望給他安排工作的事。寫完信后,他懷揣著自己的“寶貝”跑到了湘江郵局去寄信。

  但遲遲沒有收到回信,讓彭友勝萬分焦急。就在彭友勝準備放棄的時候,一封來自北京署名為毛潤之的信件“飛到”了他的手中,彭友勝熱淚盈眶地捧著這封信,小心翼翼的開始閱讀,他非常開心,因為,毛主席在信中明確說明了記得他,對于他來說,這就足夠了。

  信中毛主席也對他的請求沒有同意,只是委婉地寫道,“待在鄉(xiāng)下為好”。并告訴他,如果有困難,可到省政府找程星齡先生,尋求幫助。

  這封回信,被彭友勝視為珍寶,反復地閱讀,直到把這300來字滾瓜爛熟地背誦下來。后來彭友勝來到長沙,找到了程星齡。程星齡在調查彭友勝的現(xiàn)狀之后,很快就幫他辦理了一份30元的生活補助金。

  其實毛主席在給彭友勝回信之后,就又給程星齡寫了一封信,信中大意是:回憶了毛主席與彭永勝之前的一些過往,對彭永勝做了簡要介紹。也認為過去對彭永勝印象還是比較不錯的,是個老實人。辛亥革命時,彭永勝在湖南軍中當副班長,自己也確實在他的班里當過列兵。后來在廣州又見過一面,但40多年不見了,大家都經歷很多事情,也不清楚他現(xiàn)在如何?還是要謹慎地去處理這件事,考察一下他現(xiàn)在的情況,這樣不僅是對本人也是對黨的工作負責。

  信中也提到,我毛主席沒有答應給他安排工作,但是如果發(fā)現(xiàn)彭永勝家庭條件是比較困難的,還是可以按照辛亥革命人員的規(guī)定給予幫助,如果能工作就給找一份工作,不能工作也可以給予相應的資助,具體如何處理還是讓程星齡自己根據(jù)具體情況去斟酌決定。

  這封信,體現(xiàn)了毛主席謹慎處事的風格。與彭友勝畢竟是有很多年不見了,肯定要調查一下,考察考察。

  彭友勝本人也很理解毛主席的用心,他知道自己67歲了,不再適合任何工作了。所以,也就安心地聽了毛主席的話,繼續(xù)回鄉(xiāng)務農了。

  其實在彭友勝的心中,毛主席只要還記得他本人,他就心滿意足了,其他的也不會放在心上了。這是一個多么樸素而又可愛的老人!

  回家之后,彭友勝一直在和老伴兒商量給毛主席回禮的事。老伴兒就建議他每年給主席寄去一些精制的上等茶葉,這樣能最好表達自己的心意。

  從那以后,每年彭永勝都會用新白竹布盛上自己精制的雨前茶郵寄到北京,整整18年無一遺漏。1969年,彭友勝不幸落水,離開了人世,享年85歲。

  名作家葉蔚林為此寫了一首《挑擔茶葉上北京》的歌詞:桑木扁擔輕又輕呃,我挑擔茶葉出山村, 船家問我是哪來的客,我湘江邊上種茶人……這首歌經何紀光演唱,在神州大地傳遍了,至今還在這片天空回旋。

秉持公私分明

  自古就有“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之說,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提到“治大國,若烹小鮮”。烹飪的核心部分就是熟練地掌握火候,治大國要維系一套基本制度,這套制度包括保護產權、維持秩序、調解糾紛的功能,關鍵也是要熟練地掌握火候,兩者都是要以道而蒞天下。

  所以主席以天下為公、嚴于自律,從自己身邊人開始,為推動社會主義制度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公事公辦,感情與原則劃分得很清,我們私交雖然很好,但絕不能因私而廢公,因感情的事而放棄了原則。

  主席一直表示不能像國民黨一樣,不能搞裙帶關系,不能搞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當官、親屬好友皆可升官發(fā)財?shù)氖虑。不然就要脫離群眾,遠離了基礎,就會像蔣家王朝一樣垮掉。共產黨人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所以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按照人民的意愿去做合乎規(guī)矩的事情,否則這就是不守規(guī)矩。

  主席對這樣的事情其實早有約法三章:一,不要來京看我;二,不要來京找我安排工作;三,不要借我的名義找地方政府安排工作。主席對秘書田家英吩咐處理原則時,還用上了“一律不準”“一律謝絕”等字眼。

  與以上“規(guī)矩”相比,范圍更廣泛、內容更明確、要求更嚴格的“三不原則”,則是毛澤東曾說過的自己的“親情規(guī)矩”三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

  這也是主席在建國后,經常拒絕親朋好友求職的請求,其中甚至包括了楊開慧的親哥哥楊開智先生,最后這些被拒絕的人卻都不怪他,還愿意繼續(xù)為新中國努力。這就是無私與光明的力量。

  最后,值得一提的還是毛主席回復彭友勝的那封信,相信這封給“下鋪”老班長的回信,真正體現(xiàn)了老友間的人情味。一句“待在鄉(xiāng)下為好”,不做作不假客套,而是坦誠、率直地對人,是由心而發(fā)的尊重。加上之后的細微關愛,更體現(xiàn)出了老友間的真摯感情。

一封書信,一段塵封的往事,一個“見路不走”實事求是的偉人,一個最值得尊敬的共產主義實踐者。

附:主席回信

友勝先生:

  三月十四日來信收到,甚為高興。

  你的信寫得太客氣了,不要這樣客氣,你被劃為貧農成分,如果是由群眾大家同意了的,那是很好的。

  工作的問題,如果你在鄉(xiāng)下還勉強過得去,以待在鄉(xiāng)下為好,或者暫時在鄉(xiāng)下待住一時期也好,因為出外面怕難于找得適宜的工作位置。

  如果確實十分困難,則可持此信到長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齡先生,向他請示有無可以助你之處。

  不一定能有結果,因程先生或其他同志都和你不相熟,不知道你的歷史和近來的情況,連我也是如此,不便向他們提出確定的意見。

  如果你自己愿意走動一下,可去試一試。去時,可將你在辛亥革命時在湖南軍隊中工作過并和我同事(你當副目,我當列兵)一點向他作報告,再則將你的歷史向他講清楚。

此復, 順致敬意

      毛澤東

    三月三十一日

返回目錄